本文转自:太原日报
梁 涛
近日,山西省首条低碳主题游径:“寻找气候印记:时间与温度沉‘晋’之旅”发布,这一游径串联了晋祠等省内12处代表性文化遗产,为公众参与低碳生活提供了接地气的实践场景。
文化遗产是历史的见证者,同时遭遇气候变化的现实威胁。山西作为文物大省,古建、壁画、石刻等珍贵遗产历经千年风雨,每时每刻都需要应对极端天气、环境恶化带来的挑战。这条低碳游径的巧妙之处在于,它没有停留在单纯的“保护”与“展示”层面,而是通过“定位打卡+碳积分”的互动设计,让游客在触摸历史的同时,更好感受到气候变化对文化遗产项目的影响。这条以气候变化为纽带打造的文旅体验新路径,让文明守护悄然融入普通人的步履之间。
游径用“碳积分兑换文创”的闭环机制,把低碳理念转化为可以触摸的生活方式。环保行动就在日常生活,就在普通人的坐卧行止当中。游客只需在“衣食住行游”等生活各个方面,选择更为绿色的生活方式,就能积累积分换取文创产品。这种创意设计,降低了参与门槛,即时反馈低碳行为,环保成为融入游人出行的趣味选择。
从更深层次看,这条低碳游径折射出文化遗产保护理念的升级。“让文物活起来”不应停留于口头和倡议,而应更加具体和贴近,成为社会进步的推动力量之一。更多游客在欣赏古建之美时,能够同步思考如何为后代守护这份美;在用碳积分兑换文创产品成为朋友圈的“新时尚”时,让低碳生活完成了从理念到行动的跃迁。这种“保护—行动—反馈”的良性循环,正是文化遗产与社会发展的“双向奔赴”。
这条低碳游径串起了三晋大地的文化珍宝,以巧思将公众的参与热情融入守护行为当中。当无数平凡脚步带着自觉与温度踏上这条旅程,在触摸文明脉搏的同时,也将留下更多值得传承的绿色记忆。
广瑞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